据记载:张献忠攻陷成都后,命令部队屠城三日。三日过后,停止大屠杀,只是每天小杀百余人以此树威。
一天晚上,张献忠把他自己的老婆和儿子都杀了。第二天很是懊悔,恨他的随从不去劝阻,于是把随从也都杀了。
当年7月,张献忠开始在成都屠城,先杀男子,后逼妇女投江,死者难以尽数。据《纪事略》记载,此次屠城,死者“不下四五百万”。
而后,张献忠手下又有人建议以“特科”之名,将乡绅、士子、医卜、僧道及各杂流吸引到成都,在青羊宫“聚而歼之”,此次被屠杀者据记载也有上万人。
到了冬天,张献忠又下令除大西政权官员家属以外,成都“城内居民一律杀绝”。有目睹的西方传教士回忆:张献忠在城东和城南的空地上,屠杀了近二十万无辜的民众,“呼号之声,惨绝心目,血流成渠”。
据外国传教士《圣教入川记》记载,张献忠这个人,嗜杀成性,九百官员被他杀了九成九,只剩下了二十余人。
1646年,眼看着清军杀气腾腾地进入四川,没有什么政治谋略的张献忠明白,虽然天府之国四面环山,却挡不住清军入川,自己恐怕过不了这一关。
于是张献忠躲进华贵的蜀王府,重压之下每日喝得大醉,沉迷酒色。一天大醉之际,张献忠忽然一跃而起,泼墨挥毫写下:「天生万物以养人,人无一善以报天,杀!杀!杀!杀!杀!杀!杀!」
30年代,华西大学博物馆林名均先生曾写过《四川张献忠碑屺》考证七杀碑确实存在,后人据此写有小说。
事后,张献忠传唤手底下的各位将领,对他们说:他醉酒朦胧中,看到一块碑文从天而降,碑文上刻着文字,他赶紧记录了下来。
张献忠的意思是说,他张献忠的残暴杀戮是奉上天的旨意,来净化世间的不和谐因素!所以,他才会“杀杀杀杀杀杀杀”!
后来,张献忠下令让人将其刻在碑上,立在成都府署之前,这就是传说中有名的''七杀碑''。
1647年1月,张献忠被清军弓箭射死。
晚清薛福成《庸庵笔记》记载:四川成都有七杀碑,相传张献忠手笔。每知府到任,必祭碑一次,否则必受奇祸。
据说,“七杀石碑”一直被流传下来,还被传得神乎其神,说是如果新到任的官员不“祭碑文”,必定有飞来横祸,以至于清朝历代来四川成都上任的官员,都要杀猪宰羊,祭碑文,才能官运亨通,万事顺遂。
后来,在日军侵华期间,当时存放“七杀碑”的仓库被日军飞机轰炸了,七杀碑从此就再无踪迹!
张献忠江口沉银:
''七杀碑''的七个“杀”字,可以说是杀气腾腾,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杀气,让人想来不寒而栗。
当然,对于''七杀碑'',在史学上还是存在争议的,有人认为所谓的''七杀碑''是后人伪造的,其中可信度有多少,想必大家自己会有个考量。
然而,不可否认的是,经过张献忠之乱,蜀地基本为之一空。
在川人的文化记忆中,“八大王绞四川”与“湖广填四川”这种前因与后果的关系已成为一种寻根文化的基因。
主要参考:
顾诚:《明末农民战争史》,北京: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。
顾公燮:《消夏闲记摘抄》卷中《张献忠条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